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收藏資訊 > 视频--古钱讲座
中国歷代貨幣大事簡表
2018-12-09 18:08:00    作者:     浏览405次    
0
注:这个表可能是台湾藏家编的。看公元纪年,感觉更近一些。看看表格,可以平衡印象。复制出来,表格不见了。我就简单排了一下。

中国历代货币大事简表
西元前21世紀    貝殼開始從裝飾品發展成交換媒介和支付手段。

西元前14世紀    實物貨幣開始向金屬貨幣過渡。鑄行青銅貝,而貝幣材質包含金貝、銀貝、銅貝、玉貝、骨貝等。

西元前800~700    早期空首布產生。

西元前700~600    小亞細亞和希臘鑄造金、銀幣,這是西方鑄幣之始。

西元前613~591    傳說楚莊王改小錢為大錢,孫叔敖諫止。

西元前524    傳說周景王鑄大錢。

西元前480    戰國開始。

西元前403    晉分裂為韓、趙、魏三國。方足布廣泛流通於北方各國。

西元前386    田和稱齊公,齊造邦刀約鑄於此時

西元前336    秦惠文王行錢。 ( 馬其頓的亞歷山大鑄金幣 )

西元前284~279    燕軍攻佔齊國七十餘城,齊明刀約鑄於此時。

西元前241~223    楚遷都壽春,鑄郢爰等金幣。

西元前221    秦始皇統一全國幣制,推行方孔半兩錢,黃金以鎰為單位

西元前206    西漢政權建立,半兩錢減重,黃金以斤為單位。允許民間鑄錢。

西元前186    半兩減為八銖。禁止民間鑄錢。

西元前182    半兩減為二銖四絫,稱為五分錢。

西元前175    鑄四銖半兩。又允許民間鑄錢。

西元前140    漢武帝鑄三銖。

西元前136    廢三銖,複行半兩。三朱、 四朱方形和圓形小錢當鑄於此時。

西元前119    發行白金三品和皮幣。

西元前118    鑄五銖。

西元前115    行赤側五銖,一當五。

西元前113    廢赤側五銖當五制,集中全國鑄幣權于上林三宮。



西元7     王莽第一次改革幣制:鑄錯刀、 契刀和大泉。

0009      王莽第二次改革幣制:廢刀幣,專用大小泉。

0010      王莽第三次改革幣制:採用寶貨制。

0014      王莽第四次改革幣制:鑄貨泉和貨布。調整金銀價格。

24     劉玄( 淮陽王 )鑄五銖。

30     公孫述鑄鐵錢。

40      東漢光武帝恢復五銖。

186    靈帝鑄 四出五銖。

190~193    董卓鑄小錢。

208    曹操為丞相,恢復五銖。

214    劉備在益州鑄 直百五銖。

221    曹丕廢五銖,用穀帛。

227    曹魏再復行五銖。

236    孫權在江東鑄 大泉五百。

238    孫權鑄 大泉當千。

338    李壽鑄 漢興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錢。

376    太元貨泉 約鑄於此時。

430    劉宋鑄 四銖。

454    劉宋鑄 孝建四銖。

465    劉宋鑄 永光、景和。

495    北魏鑄 太和五銖。

502    蕭梁鑄 五銖和公式女錢。

510   北魏鑄 五銖。

529    北魏鑄 永安五銖。

543    東魏改鑄 永安五銖。

553    北齊鑄 常平五銖。

561    北周鑄 布泉。河西諸郡用西域金銀幣。

562    陳鑄 五銖。

574    北周鑄 五行大布。

579    陳鑄 太貨六銖。北周鑄 永通萬國。

589    隋鑄 五銖。

621    唐高祖廢五銖,鑄 開元通寶。從此鑄錢不再以重量為名稱。

666    鑄 乾封泉寶當十錢。

667    廢乾封錢,復用開元錢。

755~768   ( 法國鑄德涅銀幣 , 為歐洲中世紀鑄幣之始 )。

758    鑄 乾元重寶當十錢。

759     鑄重輪乾元重寶當五十錢。

           史思明在洛陽鑄 得壹元寶和 順天元寶當百錢。

766~779   鑄大曆元寶 

780~783   建中通寶 鑄於此時。

845    唐武宗廢全國佛寺銅像鑄 會昌開元。

870    桂陽監鑄 咸通玄寶。

907    後梁鑄 開平通寶。

911    楚馬殷鑄 天策府寶,

          前蜀王建鑄永平元寶。

916    王建鑄 通正元寶。

          閩王審知鑄開元通寶鉛錢。

917    王建鑄 天漢元寶。

          南漢劉岩鑄 乾亨重寶。

918    王建鑄 光天元寶。

919    蜀後主鑄 乾德元寶。

922    遼鑄 天贊通寶。

          閩王審知鑄 開元通寶大鐵錢。

925    蜀後主鑄 咸康元寶。

          遼鑄 天顯通寶。

          楚馬殷鑄鉛錢。

938    後晉允許民間鑄 天福元寶。

          後蜀鑄 廣政通寶。

947    遼鑄 天祿通寶。

948    後漢鑄 漢元通寶。

951    遼鑄   應曆通寶。

955    後周鑄 周元通寶。

959    南唐鑄 永通泉貨當十錢、唐國通寶和大唐通寶。

960    宋太祖鑄 宋元通寶。

968    遼鑄 保寧通寶。

976    宋鑄 太平通寶。

980    白銀取得納稅的資格。

983    遼鑄 統和通寶。

990    鑄 淳化元寶。

994    李順在成都鑄 應運元寶和通寶銅鐵錢。

995    鑄 至道元寶。

          成都商民私以交子為市,開始出現紙幣。

998     鑄 咸平元寶。

1004   鑄 景德元寶。

1008   鑄 祥符通寶、元寶。
1017   鑄 天禧通寶。
1023    設置益州交子務。
                 鑄 天聖元寶。

1024    政府在益州發行第一界官交子,自一貫到十貫,這是官方最早發行的紙幣。
1032    遼鑄 重熙通寶。
1034    鑄 景祐元寶。
1039   鑄 皇宋通寶。
               交子改分五貫和十貫兩種。

1045   鑄 慶曆重寶當十銅錢、鐵錢。
1054   鑄 至和元寶。
1055   遼鑄 清寧通寶。
1056   鑄 嘉祐元寶、通寶。
1064   鑄 治平元寶、通寶。
1066   遼 鑄咸雍通寶。
1068   鑄 熙寧元寶、通寶、重寶。
                交子改為一貫和伍百文兩種。

1071   鑄 熙寧重寶當十錢。
               交子行於陝西。

1074   遼鑄 大康元寶和通寶。
1078   鑄 元豐通寶。
1083   遼鑄 大安元寶。
1092   遼鑄 壽昌元寶。
1093   鑄 元祐通寶。
1094   鑄 紹聖元寶和通寶。
1098   鑄 元符通寶。
1101   鑄 聖宋通寶。遼鑄乾統元寶。
1103   蔡京鑄 崇寧重寶當五和當十錢。
1105   外路改交子為錢引。通行區域 擴大到京東、京西、淮南、京師等地。
1107   鑄 大觀通寶,自小平到當十。四川交子務改為錢引務。
1109   四川發行錢引,舊交子作廢。
1110   遼鑄 天慶元寶。
1111   鑄 政和通寶。廢當十錢。
1118   鑄 重和通寶。
1119   鑄 宣和元寶和通寶。
1126   鑄 靖康通寶和元寶。
1127   南宋鑄 建炎通寶。
1131   鑄 紹興通寶和元寶。
                劉豫鑄阜昌錢。

1137   吳玠在河池發行銀會子,中國最早的銀本位制。
1149   西夏鑄 天盛元寶。
1151   金發行交鈔。
1157   金鑄 正隆通寶。
1160   東南會子由戶部發行。
1168   改革會子的發行制度,以千萬貫為限額。
1174   鑄 淳熙元寶。
1178   金鑄 大定通寶。
1180   錢背加鑄年份。( 英國鑄銀便士 )。
1189   金取消紙幣的分界制,讓交鈔永遠通用。
1197   金鑄 承安寶貨銀鏈。
1205   鑄 開禧通寶。
1208   鑄 嘉定通寶。
1215   金改發貞祐寶券。
1217   金改發貞祐通寶。
1222   金改發興定寶泉。
1223   金發行元光珍貨。
1225   鑄 大宋通寶。
1234   鑄 端平元寶。
1236   窩闊台發行交鈔。
1237   鑄 嘉熙通寶、重寶。
1241   鑄 淳祐元寶。四川鑄 淳祐通寶當百錢。
1247   發行紙鈔會子,號稱永遠通用。
1253   鑄 皇宋元寶。
1259   鑄 開慶通寶。
1260   鑄 景定元寶。忽必烈發行中統鈔,收回北方各地雜鈔。
1264   賈似道發行金銀銅錢關子。紙鈔會子廢除。
1265   鑄 咸淳元寶。
1287   元世祖發行至元鈔。
1295   鑄 元貞通寶和元寶。(日本行鈔)。
1309   元武宗實行幣制改革,發行至大銀鈔,並鑄 大元通寶、至大通寶。
1350   幣制改革,發行至正交鈔,鑄 至正通寶。
1353   張士誠鑄 天佑通寶
1355   韓林兒鑄 龍鳳通寶。
1358   徐壽輝鑄 天啟通寶。
1359   徐壽輝鑄 天定通寶。
1360   陳友諒鑄 大義通寶。
1361   朱元璋鑄 大中通寶。
1368   明太祖鑄 洪武通寶,頒佈洪武通寶錢制。
1375   發行 大明通行寶鈔。停止寶源局鑄錢。
1408   鑄 永樂通寶。
1433   鑄 宣德通寶。
1503  鑄 弘治通寶。
1527   鑄 嘉靖通寶。
1570   鑄 隆慶通寶。西班牙入侵呂宋,本洋(即銀幣)開始進入中國。
1576   鑄 萬曆通寶。
1616   後金鑄 天命錢。
1627   後金鑄 天聰錢。
1628   鑄 崇禎通寶。
1644
清世祖在北京鑄 順治通寶。福王在南京鑄 弘光通寶。李自成在西安鑄 永昌通寶。張獻忠在成都鑄 大順通寶。

1646   魯王在紹興鑄 大明通寶。
1647   永明王在肇慶鑄 永曆通寶。
1649   孫可望在雲南鑄 興朝通寶。
1662   鑄 康熙通寶。
1674     吳三桂鑄 利用通寶。耿精忠在福建、浙江鑄 裕民通寶。

1678   吳三桂鑄 昭武通寶。吳世璠鑄 洪化通寶。
1723   鑄 雍正通寶。
1736   鑄 乾隆通寶。
1793   西藏設寶藏局,鑄 乾隆寶藏銀幣。(美國於1794年開鑄銀元)
1796   鑄 嘉慶通寶。
1821   鑄 道光通寶。
1837~1838   臺灣鑄 壽星銀餅(俗稱老公銀)。
西元1851   鑄 咸豐通寶。
1853   因太平天國革命,北京發生擠兌風潮。鑄咸豐當十錢。北京設立官銀錢號三家。令各省設立官錢局。發行戶部官票、咸豐寶鈔。太平天國政府在南京等地鑄 太平天國聖寶。
1854   正月鑄當百、當五百、當千大錢,後用寶鈔收回大錢。英國有利銀行和匯豐銀行在上海設分行。
1856   上海幾家銀號用鋼模鑄咸豐銀餅。小刀會在上海鑄太平通寶日月錢。
1857   北京商人罷市,拒用大鐵錢。寶蘇局用鋼模鑄 咸豐通寶銀錢。英國麥加利銀行在上海設立分行。
1862   戶部官票停止流通。鑄 同治通寶。
1864   滙豐銀行成立。拉錫丁在新疆庫什鑄回文錢。
1866   香港鑄造銀元。
1875   鑄 光緒通寶。
1882   吉林試鑄 廠平銀幣,為我國機器鑄幣之始。
1889   廣東鑄龍洋(即俗稱之龍銀)。
1895
華俄道勝銀行成立,發行鈔票。英國在遠東發行杖洋。臺灣割讓予日本,臺灣仕紳鼓吹成立臺灣民主國,發行臺南官銀票。日本在臺發行紙鈔。

西元1897   中國通商銀行成立,發行紙鈔。
1900   廣東鑄當十銅元。
1904   孫中山 先生為籌集革命活動經費,在國外發行軍需債券。
1905   戶部在天津設立銀錢總廠。大清戶部銀行成立。
1906
大清戶部銀行發行兌換券。天津造幣廠試鑄一兩 大清金幣。孫中山 先生為籌集革命活動經費,在國外發行中華革命軍銀票。

1907   交通銀行成立。
1908   大清戶部銀行改名大清銀行,頒行《大清銀行則列》。
1909   鑄 宣統通寶。設立幣制調查局。
1910   頒佈《幣制則例》,採用銀本位制,制定《造幣廠章程》,鑄造大清銀幣。
1911   孫中山 先生在美國三藩市(現稱舊金山)發行中華民國金幣券。
中華民國元年 (1912)

民國1年   1912
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各地大清銀行均改為中國銀行,繼續作為國家銀行,發行兌換券。南京造幣廠鑄 孫中山半身側面像開國紀念幣。部分地區鑄 民國通寶,為我國最終版之方孔錢(1912~1914)。臺灣此時為日治時代,使用臺灣銀行株式會社發行之紙幣。

民國3年1914
北洋政府頒佈國幣條例,鑄袁世凱頭像銀幣(後稱袁大頭),作為國幣廣泛發行。殖邊銀行、財政部平市官錢局開業,分別發行銀元票和銅元票。

民國4年1915
北洋政府公佈紙幣取締條例,以期解決各省、各行濫發紙幣問題。

民國5年1916
袁世凱恢復帝制,開支巨大,造成國庫空虛,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兩行在京、津等地停止兌現,發生京鈔風波。

民國8~11年1919—1922
邊業銀行、大中銀行、農商銀行、中南銀行、蒙藏銀行、勸業銀行、中國實業銀行等多家商業銀行相繼開業,發行銀行兌換券。

民國12年1923
社會輿論力主廢除銀元上的袁像圖案,試鑄龍鳳銀幣,因龍鳳幣仍帶帝王色彩而未被採用。

民國13年1924
孫中山在廣州設立中央銀行,發行銀元兌換券。

民國16年1927
國民政府以民國元年版之開國紀念幣圖樣為底,鑄孫中山半身側面像銀幣。

民國17年1928
國民政府於 11 月1日在上海成立中央銀行,發行銀元和紙幣,為具全國性真正意義之央行,並延續至今。

民國19~21年 1930-1932
中央銀行發行海關金單位紙鈔,用以繳納關稅,俗稱關金券。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區偽政府組建滿洲中央銀行,並發行偽政權紙幣。

民國22年1933
國民政府公佈國幣條例,開鑄正面為孫中山像、背面帆船之銀幣。豫、鄂、皖、贛四省農民銀行在漢口成立,並發行紙幣。

民國24年1935
國民政府實行法幣政策,規定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後加入中國農民銀行)所發行的鈔票為法定貨幣(簡稱法幣),並同時禁止銀元流通。

民國27年1938
偽華北臨時政府成立中國聯合準備銀行,發行聯銀券。

民國30年1941
南京汪精衛偽政權成立中央儲備銀行,發行中央儲備銀行紙幣簡稱中儲券。

民國31年1942
國民政府將中國銀行、 農民銀行、交通銀行的貨幣發行權集中到中央銀行。

民國34年1945
國民政府開始發行帶有<東北九省流通券>字樣的紙幣。臺灣光復,國民政府欲於臺灣發行<台灣流通券>未成功,而以臺灣銀行的臺幣(現稱舊台幣),逐漸取代日據時期貨幣。

民國37年1948

國民政府再次進行幣制改革,開始發行金圓券,由於國共戰事引發的嚴重通膨,遂以三百萬法幣兌換一圓金圓券。

民國38年1949

國共戰事日益嚴峻,嚴重的通膨讓國民政府再推幣制改革,於廣州、重慶等地發行銀元券,並以五億金圓券兌換壹圓銀元券。國民政府遷往臺灣。國民政府於臺灣發行新臺幣,因通膨嚴重再推幣改,以新臺幣壹圓收兌舊台幣四萬元。

民國38~58年1949~1969     新台幣紙鈔進行多次改版,面值計有一角、五角、一圓、五圓、拾圓、伍拾圓、壹百圓。

民國59年1970     發行 新台幣伍拾元、壹百圓紙鈔(通稱為華一版)。

民國65年1976     發行 新台幣壹千元、伍佰元紙鈔(通稱為華一版)。發行 新台幣拾元紙鈔(通稱為華二版)。

民國70年1981     改版發行 新台幣壹千元、伍佰元紙鈔(通稱為華二版)。

民國76年1987     發行 新台幣壹佰元紙鈔(稱為華三版)。

民國88年1999     發行 新台幣發行五十周年塑膠紀念鈔。

民國89年2000     發行新版新臺幣紙鈔,鈔上臺灣銀行四字恢復為中央銀行。

民國100年  2011    中央銀行發行慶祝建國一百年之一百壹圓鈔,並分別於一月份及九月份分別發行一版及二版建國百年三開典藏版紀念鈔,俗稱三聯鈔,此為我國首次發行未裁切之紀念鈔。

臺灣幣鈔鑑定協會TCCS於10月9日至10月11日,於西門紅樓舉辦【建國百年 錢幣大展】,ACCA為主要協辦廠商,邀您一起參與這場歷史性的盛會,共同見證百年大展。

 

藏友答疑       每天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30-18:00(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COPYRIGHT©2005–2016 東方古錢發現研究網 版权所有 黑ICP备19002770号-1
鉴定及客服:東方古錢發現研究網
官方微信公众号(收拍,答疑):